我的账户
克山新闻网

自媒体资讯干货

亲爱的游客,欢迎!

已有账号,请

立即登录

如尚未注册?

加入我们
  • 客服电话
    点击联系客服

    在线时间:8:00-16:00

    客服电话

    400-000-0000

    电子邮件

    xjubao@163.com
  • APP下载

    克山新闻网APP

   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扫描二维码

    关注克山新闻网公众号

克山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

老祖宗:“老人长寿克子孙”,过来人道出实情,做子女的要注意

2023-03-06 发布于 克山新闻网
生命体验展馆 https://www.vipyidian.com/design/label/smtyg

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,在漫长的历史中,由于兼容并蓄各种文化的原因,造成了我国文明主体思想中,带着很多不同宗教,门派的思想倾向。比如在历史中,既有采用道家“清静无为”为指导思想治理国家的仁慈君主,也有用法家“奖惩分明”为治国方针的有为之君。

可是这种各种思想互相影响,冲突的结果,不但造就了中国人价值观的多样化,也流传下来很多对同一件事,意见完全相反的说法。比如在我国这样一个崇尚孝文化的国家,对于老人就有一句比较有名的名言——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”因为老人的人生经验很宝贵,所以被当成“宝”很正常。不过还有一句话叫“老人长寿克子孙”,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,又有什么道理呢?

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

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,老年人的地位是要高于青壮年的。这一点和西方国家那种,无论老少,地位基本平等的社会不同,中国老人的地位更高,通常被认为是承袭自中国的祖先崇拜。

西方的信仰来自于宗教,强调“众生平等”;而中国人常把“寻根”挂在嘴边,这里面所谓的“根”,原本类似于哲学上的“来处”,又从祖先发展到父母。可以说,年迈的长辈就已经是一个家庭的“精神图腾”了。以此创造了传统家庭,在从前的农耕社会,是构成整个文明的最小单位。

一家之主,虽然拥有着崇高的地位,可是往往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。老人们需要凭借自己务农多年的经验,在依靠农耕维持生计的家庭生产中,为后辈起到指导作用;除此之外,在经济效益以外的方面,中国家长还要顾及其他方面:比如为了生儿育女,扩大家族,子女的婚姻和生育问题,也是父母需要操心的问题;如果遇见威胁到家族存续的危机,作生死抉择的难题,也通常会交到他们的手上。

可见过去时代的家长,也就是家中的老人们,几乎是把整个家庭,乃至家族的命运,背负在肩头的一个群体。在那个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中,他们的话语权必然是凌驾于大部分人之上的。

越是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时代,经验的留存就愈发珍贵。所以有经验的老人们也同样是珍贵的,这就是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的起源——这句话的诞生,具有浓重的时代特色。

为什么说老人长寿克子孙

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,对于老人,也就是家长的地位,也有一些不同说法。其中比较有争议性的,就是那句“老人长寿克子孙”了。如果放在从前来看,既然老人的经验如此重要,那么老人活得久,也就意味着可以积累更多经验,更多的指导止损后代们的生产和生活。这个好处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,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对子孙不利的情况呢?这句话的解释,同样不能脱离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,单纯的进行评价。

在农耕社会,因为生产力的低下,所以导致生产生活中,收入的结余是相当有限的。尤其在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古代,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耕地,或者耕地不足,那么想要吃饱穿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

在这种严苛的条件下,家中的食物,当然要优先满足劳动能力更强,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青壮年食用。无论老人还是孩子,因为在生产中的主次地位原因,按惯例是没资格享用最多的食物资源的。如果按照生产力水平来排序的话,那么年迈的老人,其地位显然要排在一家的希望——孩子之后,这个时候即使他有再多的经验,也敌不过眼下的饥饿危机。

虽然医疗条件的简陋,注定古人的生命更短,在五十几岁已经算是长寿了。可是一旦无法从事生产,那么老年人的生存价值就会大大降低。这个时候一些生性凉薄的人,就会说出类似“老人长寿克子孙”的伤人之语。

究其原因,是某些人不想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托词。对于他们来说,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,不但能承担的家务越来越少,如果身体欠佳,可能还需要家人牵扯精力去照顾,花费金钱求医问药,这样的老人,已经不是“宝”,反而成了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负担了。

过来人给出的警示

这样的说法自然不可取,有这样想法的人,也为人们所不齿。即使放开传统的“孝道”不提,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,对自己有恩的人来说,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,报答他的恩情,也是一个三观正常的人理应做到的。更何况是一位把自己最深的感情,给了子女的父母呢?

因为时代的进步,现代的生活已经少有饥寒交迫的情况了,但是在养老问题中,新的问题也开始不断出现。比如老人的再婚问题,财产问题,当然也包括相关的健康与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等等。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“老人长寿克子孙”这样的话了,但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安稳,平静的晚年,仍然是需要后辈重视的问题。

好在很多过来人,给后辈们留下了一些建议:首先对于老人的健康与医疗问题,要早做准备,无论在心理准备还是在物质准备上,都尽量提前备好;其次是关于孙辈的教育问题,既要考虑到父母在子女面前对长辈的态度,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的态度,也不能因为忙于事业,把子女教育全部推给老人们。除此以外,更加重要的是,把老人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人格,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年轻人的附属品,凭借自己的喜好安排他们的生活。

结语

让我们爱护自己的父母,就像当初他们呵护年幼的自己一样,切莫留下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悲剧。
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

1

鲜花
1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相关阅读

  • 克山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克山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克山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克山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克山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克山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克山新闻网

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

相关分类
热点推荐
关注我们
克山新闻网与您同行

客服电话:400-000-0000

客服邮箱:xjubao@163.com

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
克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

Powered by 克山新闻网 X1.0@ 2015-2020